在香港新界创办首间机器人公司,一度花光投资,苦撑6年后,30岁的香港青年岑棓琛2015年初北上进驻深圳前海“梦工厂”,竟一举获得超1000万美元的大规模融资。目前,这个带黑框眼镜、笑容略微腼腆的瘦高个男生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视野机器人”业务,已进军内地市场,开设了3家分公司。
岑棓琛只是北上深圳前海创业寻梦港青的缩影,他告诉记者,“深圳远比在香港融资要容易得多”。据香港统计处及深圳统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的风投规模已远超香港。
单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为例,12月7日是梦工场开园一周年,已引进孵化服务机构8家,专业服务机构40家,52家进驻香港国际团队,超50%的创业团队实现天使轮、A轮甚至C轮融资,2家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万人民币。
不仅是港青,在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者眼中,深圳已经是中国版的硅谷,成为“发展创新科技的天堂”,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谈论高科技与创业。深圳最新数据表明,深圳每10人拥有1家企业、1.92家商事主体,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
城市竞争力冠全国
日前,仲量联行发布的2015年城市发展动力指数全球20强中,深圳排名第四,前二十名中已然找不到香港的踪影。无独有偶,中国社科院发布了《城市竞争力报告2015》蓝皮书中,深圳已取代此前的榜首香港称冠全国。深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与中兴2014年分别创造了2882亿(人民币,下同)与812亿的营收,依靠QQ、微信佔据移动端社交网络江山的腾讯、横跨金融各领域的光启科学、华大基因等行业巨头总部都在深圳。
以“三来一补”开启发展序幕的深圳一度被称为“科技荒漠”,自上个世纪80年代始,华为、中兴崛起;90年代腾讯代表互联网冲击全球;2000年以后,光启、大疆、华大基因等让世人瞩目。如今,深圳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700家,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
在一批批科技企业的成长下,拉动了深圳的竞争实力,也拉近了深港两地的差距。2014年,深圳GDP达16001.9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8.8%。香港GDP为17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按照两地经济总量年均增长8%与3%的保守估计,深圳GDP超过香港已成定局。深圳如此高的增速,一度令到深访问的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羡慕。
反观香港,香港创科局在因政治争拗拖延三年后,终于今年11月正式成立。创新和科技发展就是歷届政府关注的焦点,但时至今日效果不彰。对比之下,深圳政府在科技创新引导表现的强劲推动力令人关注。
深圳科创委主任陆健接受大公报记者採访表示,深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支持大众创新创业。
通过实施一揽子科技计划,深圳採取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对创新加大支持力度,其中80%以上投向了企业,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而香港研发主体严重依赖于教育机构,对比深圳,企业参与到研发工作的比例明显不足。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指出,“研发佔GDP这一方面,深港两地政府的投入都在0.4%左右,真正左右数据的在引导民间企业一块。”
吸引港人才建研究中心
体现深港两地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人才。在香港,每千人中的研发人员仅为3人,而深圳是17人。有香港科技业界表示,近年来,香港科研人才外流,是因为香港製造业空心化、科研领域投入明显不足。
对此,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受访表示,香港名校林立,大学创新能力很强,但是很多大学教授因在港找不到研发对象,缺乏研发动力,纷纷跑到深圳找寻课题。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教授承担科研项目近60项,总经费超过一亿元,十馀位香港教授在深圳建设了自己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