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13478508859

首页 > 店铺攻略 > 投资案例 > 前首富变身“折扣帝”:跳楼价甩卖股票 到底有何苦衷?

前首富变身“折扣帝”:跳楼价甩卖股票 到底有何苦衷?

全金铺   2015-12-31     浏览量:925

中国前首富、汉能薄膜发电的主席李河君曾说过,看不懂汉能的人都会输得很惨。现在看来,要看懂汉能真的太不容易。

    一般而言,圣诞节前后至农历新年前夕的打折季,是去香港“捡便宜”的好机会。可谁能料到,临近年关,中国前首富李河君竟以0.5折的“跳楼价”出售了25亿股尚在停牌中的汉能股份。

    12月28日,港交所权益披露更新信息显示,李河君早在12月21日就已经订立这份售股协议,每股交易均价仅人民币0.18元(约合0.22港元),相当于停牌前股价3.91港元的5.6%。李河君可套现约4.51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5.39亿港元。截至目前,港交所尚未公布接盘者的身份。

    “应该是卖给了多个接盘人,每个买方都不超过1%。”香港一家券商的高层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李河君突然在年末低价出售25亿股股份的“苦衷”,可能是此前在银行的抵押股份贷款需要追加抵押资产,也可能是为注入水电资产提前布局。

    从年初的港股通最受欢迎个股,到5月突然暴跌、股价腰斩,最终被香港证监会调查,至今仍处于停牌状态、麻烦不断的汉能,何以吸引接盘者入局?李河君此次超低价减持耐人寻味。

    重组布局?

    李河君一直被指玩弄财技、空手套白狼,但在汉能股价暴涨时,他从未公开逢高抛售。翻看港交所的权益披露资料可以发现,今年以来,李河君在汉能持有的权益始终在80%以上,此次低价减持后,这个数字首次降至74.75%。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低价卖股对自己和公司都很不利。”香港一中型券商研究主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然,停牌前每股3.91港元的价格是否有可比性要另当别论,毕竟这一腰斩后的股价可能依然被高估了。

    若把汉能当作一个壳股来看,以6亿港元的市场价计算,汉能总股本417.14亿股,每股“合理价格”只有0.014港元,这样的话,汉能每股卖0.18元似乎并不亏本。但问题是,谁愿意接盘?有基金人士猜测,也许有投资人愿意把它当壳买下。当然,在眼下壳股盛行的香港市场,为何偏偏挑中汉能,又是一个难解谜题。

    “有一个说法是,李河君计划把水电站资产注入汉能,先减持,日后通过增发筹集资金时再增持。”上述券商高层表示。

    当汉能成为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的光伏巨头时,超过90%的关联交易收入,曾是其备受诟病的硬伤。汉能停牌期间的公告也显示,减少关联交易是香港证监会的重点关注内容,作为汉能集团和李河君不交出财务资料的交换条件,汉能在几个月前提出通过重组来满足香港证监会的要求。

    在最近公布的年报中,汉能已经开始启动重组计划,将在战略布局、销售模式及管理模式上进行重大调整,撤销原有的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并成立移动能源等五个新的事业群。重组之后,预计将从总部、事业部及各区域公司裁员约2000人。12月21日,汉能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李广民也宣布辞职。

    “汉能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后,李河君一直在多方寻求解决方法。”上述券商高层表示,李河君并不是很想把水电站资产放进上市公司,“这部分据说他自己投资了不少,但很多人给他的建议都是把水电站注入上市公司,这样就有实实在在的业务和盈利,让人难再质疑。”

    裁员之余,过去半年多里,汉能在关联交易的调整上并不算顺利。在取消与关联公司之间年度上限达人民币136.1亿元及另一份价值约5.85亿美元的交易后,汉能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缩水34%至21.18亿港元,由净赚16.76亿港元变成净亏5932万港元,对关联公司的销售收入同比减少98%至5964万港元。然而,关联交易减少后,新引入的第三方客户也纷纷跳船,最近,与宜家之间长达三年的合作也宣告终结。

    市场对于李河君和汉能无疑是有偏见的,即便对汉能坚持一边倒看空,但对于李河君自己手上的水电站资产却颇有兴趣。“很多人去看过李河君的水电站资产,一些在内地做水电业务的国企很有兴趣,也有老外去看过,几乎每个人都觉得很不错。”前述券商高层称。

    然而将水电站注入后再增发,摆在李河君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他的持股比例已经接近75%的红线,即便注入资产能够帮助汉能复牌,在增发时能够再增持的空间也有限。“所以需要先减持,为日后增发铺路。”该券商高层解释。

    追加抵押资产?

    除了重组,追加此前贷款的抵押资产,是李河君此次套现的另一种可能。

    过去一年里,标榜“汉能到了,雾霾没了”的汉能,终究没能赶走北京的雾霾。穿越到资本市场上,李河君的汉能则一直在向市场展示何谓“跌宕起伏”。

    今年1月初,在港股通下,汉能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股票。进入2月后,汉能就已成为港股通标的中成交最活跃的公司,整个2月份共有6.1亿港元买入汉能。不过,2月的成交纪录很快又被超越了,3月5日,汉能在港股通下的成交额竟高达8.28亿港元。

    两个月后,突如其来的暴跌,让蜂拥而至的资金跌破眼镜。5月20日,汉能股价在短短半小时内大跌47%,市值蒸发了1443.31亿港元。接踵而来的,是香港证监会破例公告正对汉能进行调查,以及勒令停牌的决定。至今,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仍持有约6.59亿股汉能,以停牌前最后价格3.91港元计算,总计价值约25.7亿港元。汉能随后被踢出富时指数和港股通名单。

    而自今年5月20日起,汉能股份已经停牌超过7个月,目前仍处于被证监会勒令停牌的状态。漫长的停牌期内,受伤的不只是小股东,曾为汉能融资的金融机构同样陷入尴尬境地,尤其是临近年关。

    “快到年底,一些曾给汉能提供抵押贷款的银行需要追加抵押品。”上述券商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尽管汉能股票已经停牌多时,但毕竟没有走到除牌阶段,日后一旦复牌,追加的股份仍有价值。

    《第一财经日报》曾披露,自2009年以来,凭借“四处开花”的太阳能项目,汉能的母公司汉能集团借助银行、信托、民间借贷等多种途径获得巨额融资,包括民生银行、国开行都曾给予其数百亿元的授信额度。

    下半年在香港申请上市的锦州银行,也曾因与汉能集团的资金关系受到质疑。锦州银行向港交所更新招股说明书,补充披露了其与汉能集团的资金关系:资金规模为94.61亿元,风险敞口27.7亿元。这些资金通过受益权转让计划和理财产品的形式流向汉能,其中部分即由汉能的股权作为抵押。

    “股权抵押贷款的抵押品价值降低时,一般都是以现金追加保证金(或者抵押资产),除非与借款者协议中事先约定可以接受股份。”香港一名从事公司银行业务的人士表示。

    按照多数香港券商的“行规”,上市公司用作抵押的股份,一旦停牌超过三个工作日,价值就已经降为零,不再算作抵押品。“但在一些中资券商或者银行,情况可能不同。”上述券商高层表示,在汉能停牌的这半年多时间里,李河君也一直在努力偿还各方贷款。

    但如今,从各方面来看,李河君和汉能可能都面临资金压力。最近,汉能子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亚太有限公司(下称“汉能亚太”)因拖欠区区173万港元房租等费用,就被业主告上法庭。汉能内部人士曾解释,汉能亚太是因业务变化,自10月起与业主谈判退租,并已于12月6日退租,且缴付最后租金约104万港元。不过,汉能并未能解释,汉能亚太为何放弃原本作为总部的办公室,以及是否有意撤离香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