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13478508859

首页 > 店铺攻略 > 投资案例 > “互联网+食品”思考:食品行业的增速并没有下滑

“互联网+食品”思考:食品行业的增速并没有下滑

全金铺   2015-07-08     浏览量:1020
  有朋友问起对“互联网+食品”的看法,正好昨天参加了“第二届河南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主题也是如何用互联网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谈一下食品行业形势,昨天的论坛中有不止一个专家提出食品行业增速在下滑,在笔者看来,食品行业的增速并没有下滑。因为现有统计口径下有太多的网络销售、海淘及直销并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内,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个人认为消费升级进行时,结合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趋势,有哪位的食品支出是降低的?由此可判,食品行业仍然快速扩张期内。

    其次,厘清食品产业链。传统食品行业的分销模式链条长、层级多,前后分离、碎片化区隔严重,信息不透明,生产端和消费群老死不相往来,利润富集在通路和终端。尤其是上游生产环节往往抱着“刚需”幻想美好的市场反应,但往往都死在下游(通路和品牌)拓展不利的节点上。而通路则是抱着广种薄收的态度,将精力集中在覆盖面扩展上,没有服务品牌、架接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渠道的动力。而实体终端则是整个产业链最势力的群体,收了钱还不办事。而且食品产品多数单价较低,承受不了人员服务的成本,只能围绕节庆等时点做些氛围营造,然后寄希望于动销。消费者是名副其实的“上帝”,被消费、被忽视、被牺牲,因食品安全而惶恐不安,不知如何选择。在这个本该品牌和企业站出来发声、引导的时刻,传统食品企业商业模式造成的“营销和购物环境的分离”使其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因此,传统企业完败于电商食品企业。

    最后,看看食品行业的变化:

    传统的品牌营销是营销环节和购物环境分离的,消费者在媒体上看到广告,在终端看到产品,根据记忆规律,广告重复覆盖是必须的,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面对众多竞品时稍微青睐一下本品牌产品。而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通过SEM、搜索引擎竞价、程序化购买等方式可以从搜索引擎导入海量的“精准”需求用户,虚拟货架无限营销空间:生产环境、营养含量、各种认证、消费场景一个都不能少,众多图片PS成一张说服证书,再加上热情的小二儿的极力推销,飘飘然中统统放入购物车一键结算,冲动消费完成。消费者用“买单”投票,买的不是食品,也不是安全食品,买的是寂寞,多年来面对货架的无助终于在小二儿的热情沟通下爆发出惊人的购买力。其实,网销的产品真的物美价廉吗?自诩安全的食品一定安全吗?如今网销食品与线下销售的基本没有区别,甚至因为监管不健全,更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消费者也懂得。只是,营销和服务模式变了,传统食品企业不应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要勇于营销,精于营销,只因环境之变。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想象无限。但截至今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与改变,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网销渠道,一是网络营销。淘宝、微信乃至京东等电商平台提供海量的、廉价的虚拟货架,让成本仍在不停上涨的实体渠道寝食不安。而网络营销也摒弃了传统的“品牌形象”为主的营销模式,使品牌营销更为标准化、流程化,也更易量化,网商的营销难度得到了极大的降低。这是模式之变。

    其实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士与互联网从业人士在“互联网+产业”的变化面前,机会平等,各有产业和网络的优势,也各有产业和网络的劣势。区别在于传统产业多有经营历史,在变革和守成之间徘徊,很难革了历史的命。而从互联网跨界食品行业进行拓荒的人,抱着创业的心态,遵循着互联网节奏和模式,血拼资源、死磕用户,每天都在革昨天的命。这是节奏之变。

    之前写过一篇《“互联网+农业”碎碎念》,提出我国的“互联网+”在各产业领域的应用还停留在“软”领域的初级应用,食品行业亦是如此。互联网对传统食品产业的冲击,个人认为目前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路模式的变化,一是品牌营销模式的变化。抓住这两点,传统食品企业也能拥抱互联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