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投资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针对近一段时间部分热点城市楼市持续高热,今年国庆节前以及国庆期间,北京、天津、合肥、郑州、杭州、武汉等城市陆续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这些楼市调控政策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
事实上,在本轮楼市火爆行情中,三、四线城市仍然低迷,两极分化趋势依然存在。通过这次调控,典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暂时降温吗?会否挤出更多需求,从而给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带来良机?楼市与股市是否有跷跷板效应,炒楼资金会否进入股市?股市能否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多种迹象表明,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掀起的这轮楼市调控潮让热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哑火了,比如北京成交面积环比下跌逾九成,南京下跌逾七成。
典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暂时降温了,这会否挤出更多需求,从而给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带来良机?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10月7日,常州市通江路沿线的深业幸福里5号楼近百套房源开盘即售罄。在热门城市受调控的背景下,这个消息备受关注。
常州作为三线城市典型代表,周边有同属三线的无锡以及二线的苏州、一线的上海。上海一家房企营销人士表示,楼市调控溢出效应会带来上海周边未限购楼市成交活跃,但不尽然,这要看区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研发现,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更多三、四线城市并未因此而表现出明显的成交大涨行情。
三、四线城市成交冷热不均
监测数据显示,以华南为例,今年国庆期间,像“京沪深”等热门城市的楼市受较严厉调控影响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但像东莞、惠州、韶关等三、四线城市成交却没有集体表现向好。
具体来看,“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北京、上海跌幅最大,分别为64%与92%。济南、南昌、杭州、武汉与南京等16个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全部下滑,但多数同比却有所增长,济南同比增幅最高,南京与厦门成交量有所下滑。
从今年国庆期间三线城市的成交情况来看,东莞成交2103套,成交面积25.4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下跌36%;惠州成交243套,成交面积2.9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下跌74%;韶关成交696套,成交面积6.8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涨幅120%。
东莞、惠州靠近深圳都市圈,佛山、惠州靠近广州都市圈,韶关不具有此等优势。一位在深圳做生意的广东韶关籍吴先生说,“我们仰望深圳高房价,买不起,户口在老家(韶关),多挣些钱回老家买房。”
今年国庆期间,东莞与佛山等广东省内多个三线热点城市也出台调控新政,但相对“京沪深”一线城市及南京等典型二线城市来说,其调控较为温和。以佛山为例,该地新政重点针对禅城区、南海区与顺德区等。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佛山新政来看,其强调把购房资源导入到佛山中西部,试图扭转区域结构不平衡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放眼“长三角”地区,“苏锡常”中的苏州、无锡因限购而哑火。以无锡为例,10月2日限购当日及次日分别成交167套、184套,但此后4天成交严重下挫,其中10月5日仅成交28套,但常州楼市却曝出较活跃的迹象。搜狐焦点信息显示,10月7日,常州市通江路沿线的深业幸福里5号楼近百套房源开盘即售罄。
此外,北方的保定、包头等城市虽受惠于相关重要的区域规划,但成交也并不显著,甚至也出现了下滑。包头在今年国庆期间成交了224套,成交面积2.6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跌幅66%。
需求外溢效应助力三、四线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郁鸿胜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长三角地区’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快成二线城市了,为什么?主要是其靠近一线城市的边缘。”
实际上,记者也观察到,位于“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保定、唐山、常州、无锡、东莞、佛山等城市从传统行政级别划分来看,他们确实是三、四线城市,但论经济实力及增长潜力,已不输于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一些省会城市。
此前,包括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等房地产业内人士曾提说三、四线城市高库存是个伪命题,其意思是说对于三、四线城市不要一概而论,而要区别看待。
以保定为例,房天下监控中心监测最新数据显示,从8月份到9月份短短1个月,保定五大区房价都涨了。其中,竞秀区房价一个月涨两千多,涨幅19.48%;莲池区涨幅18.33%;满城区、徐水区涨价幅度分别为11%和23.25%,清苑区涨价幅度最高,涨了30.14%。
数据显示,9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榜单上,同属河北的廊坊环比涨幅5.85%,排名全国第六;“长三角”的常州环比涨幅6.83%;昆山环比涨幅6.21%;“珠三角”的珠海环比涨幅5.95%。
目前,9月百城房价排名前六的郑州、无锡、昆山已出台限购。北京一位房产机构负责人说,从当前调控趋势来看,哪个城市房价出现过热迹象,当地政府肯定不敢怠慢,势必会出台调控政策。
今年初以来,房价上涨潮从沿海一线城市波及到典型二线城市,从典型二线城市再到中西部典型省会城市,似乎完成了这轮调控前的上涨路线图。外界分析其背后动因为楼市需求外溢效应。那么,这个效应会否引爆多数三、四线城市加速去库存?
中城产联主席陈宝存表示,很多三、四线城市缺少典型一、二线城市所谓都市圈或城市群等优质资源聚集能力,在当前宏观经济低迷背景下,这些城市产业又缺乏核心竞争力及人口净吸纳能力,对投资客的吸引力也在减弱。
据《经济观察报》近日报道称,一位在北京事业单位工作、月薪过万的高净值人士并未参与炒房而投向了香港保险业,其结论是聪明的钱已撤离楼市,高净值人群正在转投境外保险,其中香港就是第一站。
四川一位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士说,“我肯定不看三、四线(城市)了,家里人在三、四线(城市)买的房子根本卖不掉。三、四线城市户口的父母早就有房了,因为房改房等各种原因,好多家里不只1套,只有去撬动换房的改善性需求;农村的父母,倒是可以启动一下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