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电影若要真正走出泥淖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截至6月30号,上半年总票房为271.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但扣除互联网购票的服务费,上半年的实际票房产出约为254亿元,涨幅不足4%,其中169部国产片上,产出票房104.6亿元,不足总票房的40%;而数量上不占优势的进口片,虽然只有52部,却拿走了超过60%的票房。
根据淘票票专业版的数据显示,票房超5亿元的电影共有18部,其中有5部国产电影;超过71%的国产电影票房在1000万元以下。
显然,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中国电影又重新败给了好莱坞影片,甚至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也以接近13亿票房成为上半年票房第5电影。
下半年中国电影仍然没戏
在经历去年至今的市场下行之后,中国电影上映排期越发谨慎,即主打强IP电影,如《战狼2》《建军大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芳华》等。
这其中意图也很是明显,当悲观情绪蔓延在市场上空时,为降低试错成本,电影公司只能押宝于强IP的大制作电影中,希望以此对抗好莱坞大片,如此,往年黑马电影如《港囧》、《捉妖记》、《寒战》的剧情是很难在下半年重演的。
2005年前后,舆论曾广泛讨论张冯陈三大导演(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垄断市场不利于电影行业创新,其后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前提下,中国电影具有了一定的容错率,部分导演在这十年迅速成长,张扬导演在2006年拍摄了公路电影《落叶归根》,陆川也有《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徐峥的《泰囧》《港囧》,香港新导演梁乐民、陆剑青执导《寒战》,郭子健成为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的联合导演。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那么在这十年,电影从业者的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各大艺术院校向电影市场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横店取代北影厂成为群演新的圣地。
但下半年的重点片单,基本可以判定中国电影又要重走老路,将重点资金、资源倾斜至知名导演、知名演员以及知名IP之上,10年前的张冯陈的两位均有新片上映,冯小刚的《芳华》,陈凯歌的《妖猫传》,此外票房保证成龙也有《地球:神奇的一天》和《英伦对决》《机器之血》上映。
有趣的是,以上三位老艺术家基本霸占了下半年三个重要档期,成龙的《地球:神奇的一天》占暑期档,《芳华》和《英伦对决》在国庆档,《猫妖转》和《机器之血》则在圣诞和元旦档。
这也意味着,同时间内非强IP国产电影成为黑马的成本陡然增加。
但事实上,老艺术家已经普遍失去了早年的市场号召力,冯小刚作为年度票房的热门人物,但近几年一直在艺术和商业之间纠结,2014年的商业电影《私人订制》7亿票房已经严重低于当年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的12.46亿。
陈凯歌亦是如此,2015年的《道士下山》仅有4亿票房。
如无意外,《芳华》和《猫妖传》也将是具有鲜明导演个性的影片,在票房上是不会有太高期望的,尤其《芳华》更像是导演本人的青春回忆,在90后甚至00后开始逐渐成为观影主体时,题材是不受市场看好的。
再看成龙,虽然近两年连续高产,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类型的固化也正在影响其商业价值,2016年的《绝地逃亡》保底10亿,最终票房仅有8.8亿,《铁道飞虎》保底10亿,最终6.9亿。
虽然《功夫瑜伽》创下17.5亿的2017年贺岁档票房纪录,但同档期影片的普遍质量不佳也给了合家欢成龙作品很大机会,成龙电影整体发挥比较稳定,不会太有惊喜也不会过分失望。
如此来看,将中国电影下半年希望寄托在几位大导演身上是极不现实的,当前电影公司开始普遍采取保守策略来应对市场的下滑,在题材和重大题材电影方面均选择固定类型的导演,如《建军大业》由擅长黑帮片的刘伟强导演,博纳于冬此前也表示要将拍成具有明显刘伟强风格的影片,《战狼2》也延续吴京的动作电影专长。
类型化导演若要获得稳定票房收益,在内容制作方面就很难有所突破,因此,无论是一线亦或是仅十年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导演和演员,在市场下滑的背景之下,是很难在内容上有一定创新,基本会以自己擅长的题材和表达方式来稳定现有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下半年整个电影市场会继续以强IP为主要卖点,观众的审美疲劳会加剧,以此来重振电影市场是基本无望的。
互联网电影必须进入主流
在电影世道不好时,我们又要想起互联网大佬们对电影行业的承诺,乐视影业是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电影操作的先行者,其后阿里影业、腾讯影业均提出对电影产业的革新理念,就在不久前的上海电影节,阿里影业董事长俞永福还提出要成为电影产业的“新基础设施”。
那么,在互联网公司的加持之下,电影市场为何还出现持续下滑呢?
问题在于,互联网公司所加持的电影市场并非广泛意义上的大银幕电影市场,而是宽泛的大电影市场,其中包含网络电影和银幕电影。
在主流认知内,只有在电影院上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进入院线也是各类电影节评奖的标准之一,如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选标准之一便是:必须是公开售票,以及在一星期内放映不少于五场。
但事实上,网络对电影产业的权重已经越来越高,开心麻花刘洪涛曾透露:2016年有一部电影的互联网版权费达到了八千万元,相当于2.4亿的票房。
一方面主流电影界迟迟不肯接纳网络电影,即便知名导演和演员参与网络电影也只是将其视为谋生的工具;而另一方面网络对电影产业的拉动力已经越发明显,甚至已经开始由宣发、版权购买延伸到衍生品销售、艺人成长等多方面。
电影业认知的割裂感是当今电影产业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电影行业未能合理分配网络和银幕电影的资源配置,不差钱的互联网公司做电影后,网络大电影开始成为新的投资点,势必吸引优秀的创作团队,近两年以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大视频网站都在加大自制剧的投入,如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系列成为多家平台的重点项目。
这对于银幕电影当然不是个好消息,为确保收益,多家电影公司开始将重心放在网络之上,华谊兄弟从2014年开始,与其他影视公司合作投资包括《山炮进城》系列、《超能太监》系列在内的网络电影项目。本属于银幕电影的资源被抽调至网络电影上,使得银幕电影成为强IP的专属地。
这当然是不利于电影业的正常发展的。
当下我们对电影行业的讨论基本以票房数据为主,这在事实上也忽略了网络电影的存在感,电影行业若要重新进入快轨就必须要对电影行业进行重新定义,将网络电影和银幕电影纳入统一的统计和认知评价体系内。
换言之,如果将网络纳入新电影范畴,中国电影或许并不是现在的悲观局面。
目前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已超过4.6万块稳居全球首位,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也接近11亿,强大的市场容量是电影市场继续走高的基本支撑点,网络电影和银幕电影在题材和资源方面的合理分工,是电影行业进入正轨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