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13478508859

首页 > 店铺攻略 > 投资案例 > 资深投资人警告:创业不是开玩笑 请远离这7类创业者!

资深投资人警告:创业不是开玩笑 请远离这7类创业者!

全金铺   2017-02-24     浏览量:1507

优秀创始人有两个共性:专注和狠劲儿

创业一年半,见了上千个创始人。专注和狠劲儿,这两个词是我发现的优秀创始人的共性。除了这两条,创始人还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心智。

专注是优秀的创始人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通常来说,在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之前不要涉足另外一个领域。我所知的成功公司没有一开始就一心多用的,而是将同一件事层层展开,然后贯穿始末。你能做的远不如你会说的多,初创公司的夭折往往是因为过早涉足了太多领域。

尽管创始人并不只做大事,但他们只要做事便带着一股狠劲儿。因为事情本身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相互矛盾的建议会层出不穷,所以做事雷厉风行、决策果断在创业过程中更显难得。优秀的创业者集思广益,最终相信自己的判断。狠劲儿也意味着创始人不但要知道怎么“赢”,也要知道怎么“输”。

创始人还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心智。不要囿于早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小有成就的创业者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趁热打铁、再接再厉,要么沉迷于打造个人品牌、享受创始人的名号。

各种互联网大会和媒体曝光机会当然是很难拒绝的,因为成为焦点的感觉很棒,而且如果同领域的竞争对手出尽风头而你却默默无闻,你心里会不是滋味。然而,最终新闻媒体会证明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实实在在的成功才会带来真正的注意,那些靠炒作团队上位的早期创业公司终将昙花一现。

成功的创业需要漫长的过程,比大多数创始人的预期要长得多。创业不能一蹴而就,你需要一如既往地吃好、睡好、锻炼好,腾出时间来陪家人与朋友,不要荒废你的爱好。

初创企业用人要精准

回顾2015年,大量初创型企业在招聘时形成了热点:第一是市场热点,人才市场供不应求。2015年我们在招聘时采用第三方观察:BAT里的人才大量出来,加入初创公司,或者自己去创业。这个现象直接拉动人才高流动。BAT出来创业的人越多,他们对人才需求就越大。

第二是因岗定人和因人定岗。过去企业需要什么人,就会招聘合适的人。但是2015年,因人定岗现象出现了。创始人看到很多优质的人才就会先把他招过来,你先来,我给你量身定做一个岗位。

而从2016年开始,因人定岗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再出现,创始人都开始回归理性,开源节流。创始人必须面临裁员的严峻现实,理性做裁员,这是成长的必修课。

创始人需要了解当下需要什么样的人,对现有员工精准把握。比如这个人懂市场,但他对运营感兴趣,不妨把运营的工作分配一部分给他,这是很好的缩减开支的办法。

最后,在解雇员工上不能手软。这又是一个人尽皆知但无人做好的原则。无论这个人能力有多强,只要他背离了公司文化标准就要立刻解聘。公司文化就体现在你雇的人、你解聘的人、你提拔的人身上。

远离这7类创业者!

01 没有追随者

创始人拥有追随者是最直接的能力证明,有能力、能带队伍的创始人,一定都有一些追随者,没有追随者的CEO是很难成大事的。

我曾经看到创业公司的CEO,个人能力很强,也找了两个很强的人一起来创业,一开始我还挺看好这个团队的,但是半年后,两个联合创始人先后离开了他,后来我和这两个人分别聊过一次,原因很多,关键是主要创始人的胸怀格局不够,在股权分配中不断挤压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的比例,最终,他的创业也失败了。

我们空间有一个项目,创始人是做技术开发的,在著名跨国企业做开发,他本身也是技术气质很重,我们一开始对他不是很看好,觉得他不适合做一个企业的创始人。但是过了不久,发现有两个很牛的人加入了他的团队,我很好奇,跟那两个人聊过,他们俩对这个创始人很认可,因为这个创始人把CEO的位置都让出来,自己只做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整个团队的人都很崇拜那个创始人,觉得他技术很牛胸怀又足够大,都愿意追随他来创业。

02 成功的欲望不够强

我经常在全国跑,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创业者比北京的更接地气,大部分的业务是有现金流的,他们的目标就是挣钱。而北京的创业者谈梦想、讲故事、讲情怀的不少,有些人想凭几张BP就能拿到很多的投资。我们空间大多成功优秀的创业者,你问他有什么爱好或者理想,他会直言不讳地说,他的爱好就是赚钱。

03 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人

拿到融资换豪车,换房子,这种人一定要警惕。有些创业者太爱打高尔夫,近乎沉迷。爱打高尔夫的人偏向于追求舒适生活,可能受不了创业的苦。其实创业的过程是很苦的。当然,我们最好是有一定的积累后再来创业,这样基本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企业发展了或者融资了,可以适当改善生活,但是一定要有平常心。

04 学习能力不够

创始人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学习能力不足的创业者是不值得投资的。有很多创业者看上去非常的厉害,出身于大公司,在大平台里任职业经理人。一旦他自己独立创业,与其他创业者一起竞争,未必有足够的能力。

05 决心不坚定的人

创业者不舍得投入,或者融资后给自己开很高薪水。创业是一个豪赌,没有退路,只有没有退路,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我们一个空间的一个优秀项目,自己给自己投的种子,天使资金快花完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的手续都准备好了,随时准备卖了车子、房子,终于在最艰难的时候拿到了A轮融资,只有这些坚定执着的创业者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06 有私心的人

一个投资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创业者本身是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但是他利用公司的资源和客户关系,在其他的公司中以个人身份持有股份,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因为这样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孰轻孰重,如果以公司的身份持有这些股份,随着这些公司的发展,整个公司的估值会越来越有价值,而个人持股只会让整个公司对创始人做法产生怀疑起到不好的榜样。

07 人生太顺利,没有经历挫折的人

创业从来就是九死一生,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没有经历挫折的人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很容易就会放弃。

案例复盘及启示:创业不是开玩笑,不要在该上学的年纪去创业

曾经,生于1998年的王凯歆创办的神奇百货红极一时。王凯歆,16岁辍学创业,成立神奇百货,做“95后”垂直电商,2016年年初参加创业真人秀节目,曾拿到千万级融资,一时风光无限。

遗憾的是,在拿到千万级融资短短半年后,王凯歆和她的神奇百货就从云端坠落谷底。仅过去了半年多时间,神奇百货接连被爆出闪电搬家、辞退员工、涉嫌漏税等风波,如今,神奇百货又传出“停运”的消息。

王凯歆的曲折经历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消息的一个观点,不要在应该上学的年纪去创业。当你的阅历和格局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公司的时候,勉强去做也许会红,却难逃失败的命运。

2015年2月,创新谷向王凯歆提供230万元天使资金用来创立公司,占股33%;2015年6月,王凯歆注册成立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月14日,王凯歆参加“我是独角兽”,投资人表现出投资意向;2016年1月底,神奇百货宣布获2 000万元A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创新谷跟投。

然而,从2016年5月开始,关于神奇百货和王凯歆的舆论开始转向,之前的“95后创业神话”的说辞不再有,数据造假、模式存疑等负面新闻不断涌现。2016年6月底,神奇百货又被爆出公司搬家、办公室一片狼藉,部分离职员工也开始在媒体曝光各种负面消息。

彼时,王凯歆还在朋友圈中进行辟谣,积极地回应各种质疑。在2016年7月6日的朋友圈里,王凯歆晒出多张截图,将创新谷朱波、薛蛮子等支持自己的观点晒出来。2016年7月22日,王凯歆转发一篇文章并评论:“神奇百货需要重新出发,我也需要开始认清自己,找回初心,回归商业本质。”

朱波在其朋友圈表示:“这次王凯歆能主动裁员并缩减公司开支,作为投资人是支持的,我一直呼吁创业者无论融资多少资金,一定要回归商业本质,守住创业的初心。”

2016年8月22日,王凯歆发布了最后一条与神奇百货相关的朋友圈,转发了神奇百货官方微信招聘Java工程师的帖子。自那之后,王凯歆朋友圈晒出的均为日常生活及读书随笔,没有了与神奇百货直接相关的内容。

除了正在发生变化的神奇百货内部,外部也同样发生了变化。曾经力挺王凯歆的朱波表示已经放弃,“从2016年2月起,王凯歆完全听不进我的善意劝告,她简直像是换了个人”。朱波是神奇百货天使轮投资机构创新谷的CEO,近日他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放弃了这家公司,并放到了死亡名单中。

更劲爆的消息则来自《创业邦》杂志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获得了神奇百货前员工的爆料邮件:神奇百货CEO王凯歆侵吞公款600万元,为了躲避被裁掉的员工,她用公司的钱报名以色列游学项目,而且2016年会到美国。

在此次事件发生后,王凯歆本人也进行了回应。在她看来,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战略上轻易涉足电商供应链、人事上盲目扩招、业务上未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以及公关上的盲目暴露。

实际上王凯歆代表的是一类年轻人,他们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学生“过剩”、就业艰难的时代,很容易浮躁地走上创业之路。

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弥补自身经验短板。如果把大学生创业只是当作一个锤炼和磨砺,这是没问题的。但当你把创业做实,需要钱来投资,加入资本运作的时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大学校园时期的创业在有些人看来是跟风追逐的过程,有些大学生觉得我也应该创业,因为这样时尚,能给我带来很多的便利。“90后”“95后”和“00后”创业者,这些符号让一些大学生飘起来。

有的学生会被社会上所谓的风口感染,然后想着我也要做一个惊天动地的项目,找投资人,拿钱,上节目,这一切都浮躁了。创业不是一场游戏,如果非得定位成一场游戏,这也是一场死亡游戏。

有些大学生创业者有很好的想法,也做了一些策划并写了商业计划书。做得很好,很漂亮,模式、风险规避都写了,看上去就如同一份计划书模版,什么时间进行天使轮融资,什么时间进行A轮融资,什么时间要在新三板上市,多久拿下多少市场份额,几年成为行业第一,类似这些豪言壮语。

但问题就是想得太美好,没有考虑市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不要想得太简单,不要低估社会资源的复杂性,有时候1+1并不是数学上的等于2,社会创业中可能1+1=11,也可能1+1=1-1。

大学生可以创业,但是要搞清楚创业是什么,首先要有一个认知。大学生终归是一个年轻的群体,这个群体里大家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人想创业,有人想当明星,有人想做公务员,这都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单纯的大学生创业是稚嫩的,需要有经验的合伙人,需要资金、引导,因为创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超乎于普通学业之上的事情。

所以校园创业只是时尚与游戏,社会创业才是生存与压力。大学时代的创业者像是一张没有写字的白宣纸,没有留下印迹,可塑性强,但是很薄,不堪一击;步入社会以后的我们更像是一张牛皮纸,写了字,画了画,后来自己想用橡皮擦擦掉,但是擦得再干净,还是有印迹,不同的是我们有经历,有阅历,时间的沉淀,增加了纸张的厚度,能够抵挡和经受更多的考验。

总之,创业是一个挑战,不是一个玩笑。你现在休学创业一年,你就落后时代趋势一大截,用青春的时间来换取所谓的时尚,这样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