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腾讯股价大涨4%,一举超过中国移动,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
9月6日,腾讯股价继续上涨,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跻身全球前十。
9月7日,马化腾发布致合作伙伴公开信,描绘了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互联网“新生态”,并表示如今腾讯的开放生态大树已经成长为森林。
其实腾讯并非一开始就专注生态,反而因“抄袭”广为创投圈和舆论界诟病,直到六年前那场“3Q大战”和《计算机世界》一篇封面头条,腾讯被推至舆论风口,马化腾才开始痛定思痛,开展“诊断腾讯”活动。反思后,腾讯提出封闭自保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拥抱全新的开放生态时代,之后马化腾定下开放平台第一阶段的目标:“再造一个腾讯,一个外部的腾讯,一个大家的腾讯”。
这似乎成为了互联网“封闭”与“开放”的分水岭,也成为腾讯平台模式转变的开端。
在拥抱开放之后,腾讯逐渐放弃遍地投资的策略,将腾讯网购和拍拍网卖给京东,将腾讯搜搜交给搜狗,其他业务也都交给合作伙伴,开始专注于连接,集中做社交平台、数字内容和金融。马化腾的心态也发生改变:“过去确实有很多不放心,出于本能,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去做。现在我们真是半条命,我们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了。”
如今这个想法似乎正在变为现实。随着近两年京东、滴滴、美团、58同城、携程等合作伙伴快速成长,马化腾认为,如今新生态已逐渐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分享网络也在逐步形成。
他进一步指出,腾讯开发平台初期被视为一棵大树,合作伙伴需要成为枝叶才能获得入口和流量,但如今这种树状结构正在变成“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腾讯在垂直领域中也在不断“协助大家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生态”。
开放前,腾讯市值不过3000多亿港元,如今突破2万亿,市值跻身全球前十。
1. 开放共享新生态
腾讯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新生态正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开放平台的树状结构正在变成“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去中心化”的开放分享网络逐步形成。
腾讯的开放精神源自社交网络的共享基因,开放平台推演于社交关系链架构。
未来腾讯将生长出更多垂直细分生态,每个合作伙伴之间都可开放分享、自由连接。
2. 云与共享经济
云、LBS(地理位置服务)、移动支付、大数据和安全能力成为新型基础设施,这些新型基础设施更依赖“大家的生态空间”,需要生态伙伴共建。
全球市值前十的独角兽中近半数都采用共享经济模式,而分享经济的前提是:第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LBS、云、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实现社会闲置资源的规模化智能匹配;第二,社会互信关系的建立,让朋友间的开放分享拓展到更大的社会空间,而互信植根于记录信用、鼓励分享的社交网络。
分享经济是生产力的云化,企业向云端迁移,除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学习在共享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之道,即:每个企业凸显和共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其余交给生态伙伴。
生态开放分享层面的“去中心化”正与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中心化”有机融合,更多生态伙伴在资源分享和生态反哺的循环中,会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共赢。
3. 生态扩容与新技术
在“互联网+”和“新技术+”推动下,生态扩容势在必行。
生态扩容将在突破性新技术上展开,随着AI、VR、AR等技术逐渐成熟,“AI+”可能成为下一代生态基础设施,为全球各行各业带来的智能化变革。
未来10年内人机交互界面的迭代是大概率事件。
马化腾公开信全文(文章来自腾讯科技):
各位合作伙伴,
我们迎来了腾讯历史上的第六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从腾讯开放平台脱颖而出,创业这杯咖啡没有凉。随着腾讯创业服务平台的上线和众创空间在30个城市落地和拓展,我们将面向7000万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带来线上线下、全阶段的创业服务。
记得五年前,我们提出要携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没有疆界、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现在,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迈近这个梦想。
今天,我们的生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参与生态的方式。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看到的“新生态”。
1
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新生态正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在腾讯开放平台推出的初期,很多人把它看做一棵大树,认为合作伙伴需要变成枝叶才能获得入口和流量。目前,这种树状结构正在变成“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形成了合作伙伴自主生长、多个领域的伙伴与腾讯一起开放的新生态。
近几年,腾讯专注做连接,聚焦社交平台、数字内容及金融等“两个半”业务,其他垂直领域都与伙伴合作。对于合作,我们拿出“半条命”,坚持去中心化,协助大家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生态。我们很清楚,孤木难成林。只有赋予开放分享的基因,生态才可能长成一片森林。
这个想法正在变为现实。近两年,京东、滴滴、美团、58同城、携程等不少伙伴快速成长。大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和我们一起,在垂直领域打开了一些新的开放平台。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变化。一个企业再大,也难以支持众多细分领域合作伙伴的创新。现在,生态中先发展起来的合作伙伴,能够开放资源支持其更多合作伙伴成长,我相信,这样多伙伴开放的新生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其实,腾讯自身的开放平台,也一直在坚持促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分享网络。这和腾讯的社交基因有关。我们的开放平台最早是基于QQ及后来的微信,从社交关系链的架构推演出来。社交网络天然呈网状,鼓励朋友间开放分享。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就改变了合作伙伴到中心平台买流量或租铺位的历史。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你的粉丝就是你自己的,你跟客户怎么沟通你完全自主。我们只做连接,促成大家“更方便顺畅地对话”,这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未来,我们的新生态将生长出许多的垂直细分生态,每个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开放分享、自由连接。我希望“腾讯的开放平台”成为“大家的新生态”。
2
支持合作伙伴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正在迭代。云、LBS(地理位置服务)、移动支付、大数据和安全能力成为了新型基础设施。这些年,创业公司成为独角兽的时间大大缩短。有意思的是,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独角兽公司中,近半数都采用了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例如Uber、Airbnb、Wework和滴滴出行等。这些公司大都出现于2010年前后,成长速度惊人。
仔细分析,分享经济的出现有着不少前提。首先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LBS、云、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能够实现社会闲置资源的规模化智能匹配。此外,它还有赖于社会互信关系,把朋友间的开放分享拓展到更大的社会空间,
这种互信植根于记录信用、鼓励分享的社交网络。
过去一年,腾讯云高速增长。云和分享经济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分享经济就是生产力的云化。越来越多企业向云端迁移,除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在分享经济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这种生存之道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企业把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凸显并分享出来,其余的工作交给生态伙伴。这正是我们过去五年来的选择。
五年前,我提到一个愿望: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好的创意,我们就可以帮助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开发上,其他问题不用考虑太多。现在来看,这个愿望基本实现了。借助新型基础设施,我们的创业工具箱正变得丰富。在腾讯的创业服务平台,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分享经济模式,让创业要素得以更好的匹配。尽管资本市场冷热会带来周期性影响,但创业门槛整体上在降低,创业成长的速度也在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依赖“大家的生态空间”,需要生态伙伴一起共建。以LBS为例,我们和垂直领域的生态伙伴,把每天深入毛细血管的海量的消费、物流信息汇聚成大数据,就可以反哺给合作伙伴,帮助大家优化产品和服务。
我们看到,生态开放分享层面的“去中心化”正在与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中心化”有机地融合起来。更多的生态伙伴在资源分享和生态反哺的循环中,会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共赢。
3
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生态空间将大规模扩容。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加入我们的生态空间。
与此同时,生态扩容势必在突破性的新技术上展开。例如,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新技术正逐渐成熟。今年我和很多合作伙伴一样在关注,“AI+”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生态基础设施,为全球各行各业带来的智能化变革。
从大型机出现到家用PC的普及,大概20年时间。PC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历经了20年。今天距离第一只iPhone发布已过去近10年,如果20年会继续带给我们惊喜,那么未来10年内人机交互界面的迭代是个大概率事件。
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从PC时代就伴随腾讯成长,一直到移动互联网,今天的勃勃生机与你们息息相关。
面向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国内外更激烈的生态竞争,但我们有信心与合作伙伴及其伙伴、新老朋友共建一个促创新、共生长的新生态。这个新生态会越来越像一座森林,变得更具多样性、协调性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