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刚答应跟你创业
找了房子
两万多押二付二的房租都缴不出来
这公司不是骗子?
黄本人一直没好意思拟的标题,博望志硬着头皮用了,是对其30岁前几年人生的准确写照。
联合国那段实习经历,在最高层级的平台上,给了黄渊普在外交专业上试错的机会,并最终放弃了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声斥帝国主义」的梦想。
他今年只希望做好一件事情,亿欧网的记者们快速成长,他要留住他们。
壹
(亿欧网上线)两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封邮件,说有种「过了五年」的感觉。
一段时间内,能回忆的东西很多很多很多,你就会发现时间是拉长了的。比如大学四年,大部分都是混过去的,是茫然的,没什么值得回忆,就会觉得很快。
以前都说乔布斯死的早,我见到王慧文,美团副总裁,他经常凌晨2-3点在发读书心得,我说你这个是病,得治。他就是感慨,这辈子再努力也够不上乔布斯的1/10了,我说乔布斯死得这么早,你比他多活三十年还是有机会的,他回答是,当你只活了50岁却做了足够多的事情,生命其实是延长的。
很多人会觉得人生加速度,越来越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达到内心所期望的生活,茫然地过日子。
我是85年的,没复读过,小时候生过病,住了大半年的院,留过级,本科是09年毕业,后来读了研究生,但没怎么在学校混,中间隔了一年,本科毕业后是创业做了生意。
09年经济不好,就考研了,分数还挺高,370多分,去考人大研究生,本校(国际关系学院)的研350多分就能上,太简单,懒得考。进入复试,人大肯定照顾自己的学生,那一年英语太难,他们设限英语考过60分才能进复试,但人大自己的学生托关系,50多分也能进。这个东西都知道,申诉也没用。
那一任的人大校长后来还被中纪委调查被处分了。后来一度耿耿于怀,现在倒是无所谓了。
贰
我大二做英语导游,带老外转转故宫什么的,收入还可以,英文导游时,还有机会给一个华侨做族谱,很有意思,华人在国外三代融入当地文化都难,华人文化也不是主流,到了60来岁,寻根的人相当多。
我还真的打电话到广东的华侨办,一路下去找到村里的村长,帮人真的找到过,已经失联很多年的。经常说我们姓谭的是不是有这方面的族谱书籍,买来给他们寄过去,20块钱的书会付你50美金,没毕业的时候就是导游,提供服务。
过程中卖了一些周边产品,也去马连道、琉璃厂去买毛笔、布鞋,慢慢有个圈子以后,需要这些的时候也卖给他们。
创业的时候我就想专门搞个网站卖这个产品,外贸B2C。我们理解的用户也不仅仅是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是,当时逻辑是这样的,其实是对的。70亿人类里,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1/10的人知道中国吧,6亿人,又有1/10对中国文化感兴趣,6千万人,还有1/10的人愿意为中国文化买单,600万人,每人每年100美金,一年6亿美金的市场。
可能真有这么大的市场,可根本没法整合。几年以后,读研的时候去美国实习,发现唐人街里,这些东西都有…
当时做外贸B2C的,90%是卖高仿品,中国这批人,用的基本都是兰亭集势的网站模板, 90%是仿品,50%的系统是兰亭集势的。
我当时也这么搞,技术完全不懂,差不多花了4个月网站才上线。
老外不用梳子,用刷子,但谭木匠那个梳子太漂亮了,我们还真卖了挺多的,卖了300-400百把梳子,很贵,80块钱的梳子可能会卖到80美金,当时没想薄利多销,20人民币的书也卖20美元,保证每一个必须赚钱。
这样导致销量不太好,三个合伙人从开始就不稳定,同学间创业不好,吵架都是理念之争,没个结果。
5月份开始做,6月份毕业,其中一人保了北大研究生,9月份就不来了。那个同学走了以后,另一个同学也没信心了, 10月份社区招聘,招大学生给北京户口,工资不高,但有户口,他也离开了。
中国外贸B2C几乎没人做正经生意,兰亭集势也一样,只不过他的创始人谷歌出来的,关键词使用非常厉害。后来我做媒体还写文章批评过兰亭集势,说他肯定成不了大器,我知道他怎么做的。
叁
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学第一个月在学校混,9月份开学,10月份就开始实习了,去了央视网,做第一届网络春晚,到过年都没回去,大年夜都在,水立方做的晚会。
11年年初团购很火,Groupon和腾讯在中国成立高朋网,公司乱糟糟的,实习工资都很高,一百五一天,正式员工工资也很高,美团只要三千一个职位,高朋一个月给六七千,11年初的时候,我去的部门叫Salesforce,很牛逼,用的是Groupon美国那套系统,我懂点英文,进去这个部门。留学生加上德国团队,管理账号和授权,高朋还是大公司结构,这也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
那时候70-80%的团队是外国人,我就觉得肯定成不了,那些国际团队你想,来北京全住五星级酒店公寓,天天干嘛?就是招人。他们都是领导,下边没兵,天天就是招人,中午整个团队走到三里屯吃饭,回来两三个小时没了,再扯点别的,一天就过去了,工资老高,一个月五六千美金,还是基础人员,高一点的一万美金,再多钱也不够烧啊,太乱了,人来人往,心酸。
工资太高了,一律是美团的两倍,早期美团上六天班,初期还不给员工交社保。我女朋友在那边上班,11年初,很苦,工资三千,我实习一天还一百五呢,很多公司都是这样。从工资判断,美团肯定是能起的,但你要去工作,就不太好。
当时美团还没起来,但高朋内部把美团看得很重,它运营效率非常高,剥削人,六天班,工资低。钱花的最少,却一直保持第一阵营。
没多长时间,我又去腾讯微博了,那时候新浪微博火,腾讯很重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南口那栋楼二楼,独立微博事业部。两个月里腾讯总裁刘炽平去了两次,挨个跟大家握手,我都握了两次手,可见有多重视。
领导跟大家说,你们来对了,找一个牛逼公司,找一个牛逼行业,而且最受老板重视的部门,我们就是。感觉真的很牛逼,那时候361°,就要一个小banner,没多长时间,就3、4百万的单子。
所以大公司的销售,不见得有拓展能力,第三极也被腾讯租下来了,工作很轻松,看上去要发力追微博,但实际上没太多工作压力。可能是摆了个姿态,也可能是我实习,没感觉。
肆
我为什么没(在腾讯)留下,因为5月底的时候另一个实习申请下来了,是联合国总部的实习。我自己去联合国官网上申请的,没有给任何学校名额,中国很多学生没想过去申请,感觉太高大上了,(我所在的)外交学院英文名字很唬人,叫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直译可以翻译成中国外交部大学。
这就去了纽约。去联合国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个姓谭的华侨,他以前在联合国工作,是地理专家。去了在纽约住的是他朋友家,没花钱,我去的时候四处借了3万块钱,学校给奖励了去美国的机票,呆了三个月,花了3万人民币。联合国不给任何薪水,去了你就知道,这个机构肯定是没救了。
联合国唯一的好处是大家去吵吵架,效率比中国政府机关还低很多。一个项目的节奏,就是今年策划,明年讨论,后年表决,再完善。研究国际关系,会觉得一战之后的国联和二战之后的联合国,差不多一样,解决不了关键问题。
一个中国驻联合国的大使什么级别?外交部长只不过是中央委员,委员上边有政治局,政治局上面有常委,在(联合国)这个权力机构里面,什么决策都是很难的。
这个联合国的实习机会不在于你在那里学到什么,当然他们招你也没打算让你真正去做事,博士可能还起草些东西,研究生就是打打杂,相当于给你一个了解联合国的机会。
一个好处是,各种会你可以去听,第一次是听中国籍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周立波也去联合国表演,模仿三大领导人,如果谁发了导弹,毛怎么处理,邓怎么处理,温的表情如何…
我了解到,中国外交部驻纽约领事馆的一个人去联合国总部干嘛呢?把各种语言的会议资料,整理出来,翻译成中文,发送国内,一做就做了五年,感觉是什么?你小时候即便有外交梦想,肯定也是在联合国舞台上谴责美帝国主义,天天送资料,肯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其实散场以后,我还真的坐到联合国主席的位置上,模仿演讲拍过照,你要谴责帝国主义,这才是外交工作者的追求嘛!去了一趟,发现可能你的人生就是搞资料的。回来之后,就再也没考虑过外交部的事。
外交系统几乎是最清水衙门的地方,靠本事吃饭,但出身仍然很重要。在美国做国际关系的人,奥巴马是特例,大部分也是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普林斯顿学国际关系学,这种人在政坛很多。
像我这种农村出来的,不是说不公平,还是说这条路,家里有背景有沉淀,学这个专业是最好的,能拔高。对我,这条路绝对走不通。
伍
所以11年9月份回来,11月份就进艾瑞了。话语权是这样的,当时艾瑞的专栏做得很好,虎嗅什么的都还没起来,我看的时候,各种艾瑞的数据和分析师观点,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任何大新闻背后,都附着艾瑞的观点和数据。
你在这个行业混,知名度一定是最重要的,做记者,你再怎么专业,发展前景远远赶不上分析师,原因是什么呢?从一开始,分析师的视角站得就更高,记者是引用分析师的观点,在企业对你有认知的时候,分析师的分量显然更重,当然,现在看来其实不一定啊。
我写文章,没有任何一篇是软文,我可能批评过很多企业,但从来没收过钱。你付几千块钱让我写一篇文字?太瞧得起你的公司了。
2012年4月份,李开复说了一句不责任的话,说团购是O2O的冰山一角,O2O是下一个万亿市场,你知道名人效应就是这样,开复老师都这么说了,我就去研究O2O吧。
分析师,每一个「口」(行业领域)是有讲究的,在艾瑞,研究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必然是热门的口,O2O还搞不准,那就你一个新人来嘛,主管一看,不知道干嘛的,你去吧。
当然也不是说对新人不负责,我资历最浅,所以一定是我。这个报告就更纠结了,正经地写了6个月。当时O2O就是团购和预定,千品网、爱乐活、爱帮网,不是直接交易,但大致可追溯了。
可如果你只有团购,那就是团购报告,不叫O2O啊,李开复说了,这是冰山一角啊,理解不了O2O的边界在哪,采访了30-40家企业,团购好多,甚至想放弃了。
第一,O2O写报告,数据非常难拍,因为没有边界,别的概念是有框的,O2O是无边界的,后来把O2O框了一下,就是本地生活服务,可什么叫本地?旅游算吗?在本地买了外地消费…
很痛苦,缺数据,最后拍出来了,大家都引用那个数据,可能还是因为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因为花6个月时间,采访几十家企业,关于预定,你还得减,判断损耗值,因为不是100%到场,团购到场率就高一点,但预定就弱一点,信息平台更难,你怎么知道单纯信息给他带多少交易额?
走上O2O这条道路,是被李开复“害”的。
陆
做亿欧网的时候,创始人拉了王彬跟张佳伟。我以前在艾瑞研究电商,王彬之前做团购网站,过程中认识他,张佳伟是做草根大号的,账号叫电商行业,我是分析师,经常互动,他是广告收你钱,真的是好内容,他觉得好就给你转了,其他大号都是没钱谁给你转啊,他不太一样。
我找人做事,肯定不能全看钱,当时就跟张佳伟说,要创业。
当时他俩也不知道我要干嘛,就基于对我人的信任,就说支持一下。我跟同学创业的时候,真的是无厘头的吵架,都是国际关系专业,谁也争不过谁。现在你搞好网站,我搞好内容,你把营销做出去,各自一块。相互信任,这就够了。
陈中(WeMedia CMO)的钱是种子,他知道我在自媒体圈有点名气,创业就给点钱入股,陈中给了15万块钱,我才敢开始招人。
后来为什么老提「IT龙门阵」,因为那是我出来(创业)之后第一次演讲,第二,招人过程中被打击坏了,没人信我,不洗头不洗脸。我这故事跟宋宣(现「掌柜攻略」创始人)说,宋宣都不来,尽管他把你当老师看。
当时想尽办法招人,李双(现亿欧网副总裁)投简历来,我跟她说,在IT龙门阵有个演讲,你过去听听,听完回来,会觉得既然上台了,总不是骗子吧。
她去了现场,但没跟我打招呼。第二天我们约了见面,但第一印象她对我极差,因为没洗头,见面茶水钱还是她付的,还一直在抠头发。还约了其他人,这也是付了茶水钱,我觉得李双很懂事,我一定要她来。
她答应进来的时候,我要出差。我跟李双说,你既然答应过来,周末就找一个办公室吧。更可怕的是,在南锣鼓巷找到了办公室,周一说更好,去交钱,结果去了,我们钱不够,账上暂时钱不够。
你想,刚答应跟你创业,找了房子,两万多押二付二的房租都缴不出来,这公司不是骗子?
三月份开始招人,四月份郭广进来,我就不断出去站台,杭州盈动资本当时在打听O2O行业谁了解,就有人拉群跟他们认识了。他们想投O2O媒体,有人说黄渊普这人还可以。
无论什么场合,对方不解决车马住宿一律不去,就是没钱,唯一的特例是高校的邀请,不是打击他们(学生),是告诉他们真实情况,那次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邀请我做讲座,我自己掏钱去的。
演讲完了,盈动资本的项建标问我在哪,我说在上海,他也在上海,就这么巧合,就聊了一个小时,他说行,我给你一百多万。你估一千万,给你一百万。当初陈中的15万占了9个点,没到两个月的时候,一千多万估值了,翻了十倍。
以一个好的出发点,总会在某个程度上有人帮你,所以我经常说,不要跟任何同行去骂。上次有人怎么看虎嗅(买理财的事),我说我不怕媒体同行说,你们这么打同行,没必要,我们从来不跟人对骂。你有个好的出发点,某个时期会有好的回报。
高榕资本投亿欧网的时候,也不信我说的话,觉得我吹牛逼。当他们去第三方打听口碑的时候,对方说亿欧网不错,有人说我们收钱(做报道),可我们就是没收钱,所以人家自然就说你的好话。
那是在杭州,有个即时需求响应的平台,正好赶上我们采访过,非常高效,也从来不跟他们暗示任何商业,所以对方对我们赞不绝口,第二天岳斌(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回北京,就确定要投了。
虽然亿欧网没赚钱,但很省钱,不是不想做大事,但不能把生死放在别人手里,因为资本方永远是这样,知道你用钱,就提各种条件。
我们融A轮的时候,账上一百多万天使资金就没花,岳斌找我聊,其实是想了解一下O2O,后来发现我们也接受投资,那么就聊一下。我们最近这一轮融资,领投方的协议已经签了,跟投还要扫几家,上一轮的钱还没动,刚刚把陈中和天使的钱花完。
亿欧网其实没怎么赚钱,峰会上的演讲席位全部不售卖,演讲都全部不是赞助方。你要售卖演讲席位,赚钱没问题,但我不卖,去年三场大会,5月份是45万的门票(收入),卖了一千多张票,差不多cover成本的80%,但上台的没有一个赞助的。但做会之后,品牌好很多。9月份大会也卖了40多万门票,108大会也是40多万,你要相信,免费的人肯定不会好好听,我们卖了10000张票,行业里真没有人。
柒
媒体大家都没钱,但是大家都爱面子,那你就不能跟他争面子,所以看似我高调,各种会上宣传我对行业的理解,但从来没说自己多好。
我们的品牌说,你梳理十几个点,挨个做,个人品牌很快就起来了,再怎么说我有联合国主席台上的照片,照片要放出来,一定能吓住一帮人,我放弃了世界舞台嘛。
韧性有余,柔性不足,变通不够,很难去跟别人拉关系,处理事情,大学的时候,一直是1500长跑第一名,人生就是长跑,你会发现锻炼的耐力,我身体柔软性不足,你冒犯我的原则,讨论都不用讨论。某种程度上,亿欧网商业化不好,是我的问题。
你知道亿欧网对外的合同有多苛刻?跟人合作简直我们是甲方,爱理不理,有几个合作方跟我聊,被我骂回去了。
也有人老试探我,说你看人家谁谁谁跟谁谁谁(创业媒体),我就说你看人家好找人家去啊,对方就会觉得没意思。时间长了,我想改也很难。这是我个性的问题,你被我骂回去,我也不会去黑你,也不会影响合作。顶多惹人家PR负责人不高兴。
作为老大的心态,和运营的心态是两码事,亿欧网这帮人工资不高还天天跟着你,14年15年大家很嫩,按这种工作强度,今年会有一批人崛起,但如果你商业不行,没钱留不住他们怎么办?
我不适合做CEO,对外宣传都是联合创始人。而且我个性不转变,不太适合做CEO,创始人要有原则,CEO必须会变通。
你是老大,你可能变俗了,但要帮助他们(旗下记者)。经常一堆人投诉我们,可我从来不批评他们。我很感谢艾瑞,(和当当的事情)他们没有批评我,我也希望以后(亿欧网)能出现牛人,当你带的人牛逼了,你才牛逼。
亿欧网的同事忠诚度真的很好,但仅仅用钱,留不住人。每个记者的线下能力越来越强,我要把他们留下来,春节回来集中给大家做培训,至少让他们感受到诚意。
走的人里,有人去了以太和小饭桌,整体离职率不高。付出感比较弱的走的多,93,94年那些很强的记者都没走。
我大胆,我不怕失败,但拿了钱之后,多大胆去花钱,没有,我至少预留15-20个月的钱。不能让同事承受这种经济压力,公司遇到困难,可能大部分人愿意跟我,但你不能测试人性。
我一个月四千多块钱工资,请客吃饭都不够,一个月报销几百块钱,打车很少,坐地铁。自己的钱坐了专车,不报销。对管理团队过于严苛,换取投资人信任,你们有足够的理由信任我们的团队。